入会申请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理事会名单
监事会名单
专业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
协会章程
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知名商标品牌
北京知名商标认定管理规范
评审专家
会员服务
入会申请
会员与服务
《北京商标》会刊
商标实务
法律法规
司法解释
经典案例
专家释法
会员风采
代理机构
品牌风采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王致和诉德国欧凯公司恶意抢注商标案:胜诉几率大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王致和诉德国欧凯公司恶意抢注商标案:胜诉几率大
2009-04-22 00:00
德国慕尼黑高等法院近日证实,被称为“马拉松”官司的“王致和诉德国欧凯公司恶意抢注商标案”,将于北京时间22日晚上10点终审判决。这是中华老字号首次走出国门进行商标诉讼维权。
王致和集团昨天表示,公司已拒绝了被告德国欧凯公司提出的“如果给予赔偿就可放弃商标”的无理要求,他们对胜诉满怀信心;而欧凯公司在接受晨报采访时却倒打一耙,称“王致和”维权完全是为了拓展欧洲市场的一场自我炒作。
2006年7月,中华老字号王致和发现,其腐乳、调味品、销售服务三类商标被一家名为“欧凯”的德国公司抢注,并且商标标识完全相同,王致和随后提起诉讼。2007年11月,慕尼黑地方法院一审认定欧凯公司在明知的情况下,恶意抢注王致和商标,已经构成了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欧凯不服,并上诉至慕尼黑高等法院。
王致和新闻发言人:不想置欧凯于死地
谈到商标被抢注,王致和公司的新闻发言人陈先生显得很气愤。欧凯方面坚持其商标注册并不违法,提出注销或停止使用该商标的前提是王致和要给予一定的补偿。“我们的商标很明显是被他们偷窃了,这种要求没有任何根据。”陈先生向记者介绍,目前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是欧凯认为他们只负责销售没有生产,而且王致和在德国没有销售行为,两个公司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因此不构成恶意抢注。
“我们一直主张以和为贵,并不想置欧凯公司于死地。”陈先生称,这场官司虽然打了两年,但并没有对王致和的生产经营带来负面影响,“随着我们在欧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保护好自己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
陈先生向记者表示,王致和已经对审判结果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对胜诉充满信心,但如果败诉,公司也已准备好应对方案,只是暂时还不方便透露具体内容。”
王致和律师:欧凯意在高额版权费
王致和德国商标维权案律师沃尔夫冈博士在发给记者的邮件中称,欧凯在德国注册与王致和完全相同的商标本身就已经违反了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欧凯心里打的主意很明显,因为王致和集团下一步要进军欧洲市场,一旦商标被抢注,就意味着进入该地区销售的产品需要向商标拥有者支付高额的版权费。”沃尔夫冈博士指出,从法院出示的证据看,王致和集团获胜的几率相当大。
针对双方争论的两个焦点,沃尔夫冈博士分析:“尽管目前欧凯并没有展开生产,但从逻辑上来讲,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欧凯可以独立生产带有王致和商标的产品并销售。”此外,他还提到,王致和在德国的销售行为是存在的,目前在德国销售的产品都是来自于王致和的分销商,王致和与负责销往欧洲和德国的分销商所签订的合同,也证明了这种销售关系的存在,“因此,欧凯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德国欧凯:原想用商标换代理权
“这个案子纯粹就是王致和的炒作。”欧凯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晨报采访时表示,“他们要开发欧洲市场,就来做这么一场秀,无非是为了宣传王致和这个牌子,吸引人们关注。”
该人士称,欧凯在上世纪90年代注册“王致和”等商标时没有遇到一点困难。“我们注册的原因是想提高这些商标在德国市场的影响力,促进广告宣传和营销。那时候王致和公司在北美和东南亚的10多个国家注册了商标,却偏偏放弃了欧洲。”他们认为,王致和在德国的名气是欧凯的功劳,因此希望以商标为筹码,换取“王致和”等产品在德国的总代理权。
欧凯公司是一家由德籍华人开办的百货公司,主要销售来自中国的食品。除了注册王致和的商标以外,他们还在德国注册了恰恰瓜子、老干妈辣椒酱、白家方便粉丝三家企业的商标。超市的员工告诉记者,欧凯从来没有以这些商标的名义来生产同类产品,发生商标案之后,欧凯就停售了王致和的产品。
国家商标局局长:国内名企要走出去注册
“王致和商标侵权案件胜诉的可能性非常大。此案件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知名企业、老字号要加强商标的海外维权和注册。”在昨天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局长李建昌提出了上述建议。
李建昌强调,这一类维权案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要明确商标注册在很多国家是注册在先的原则,在哪个国家注册才能享受商标的专用权。所以请我们的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知名企业、一些老字号要有这个意识,要到我们外销产品比较多的国家进行商标注册。”
李建昌还透露,近日商标局又收到“加拿大一个人把中国52件知名企业的商标在当地申请注册”的通报。“我们立即通报被抢注的有关企业,同时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名义,向加拿大商标专利局局长致函,请他关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