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会申请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理事会名单
监事会名单
专业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
协会章程
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知名商标品牌
北京知名商标认定管理规范
评审专家
会员服务
入会申请
会员与服务
《北京商标》会刊
商标实务
法律法规
司法解释
经典案例
专家释法
会员风采
代理机构
品牌风采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山西“沁州黄”:漂泊12年游子终回家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山西“沁州黄”:漂泊12年游子终回家
2008-01-25 00:00
在山西沁县民间有“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的说法,但“沁州黄”这一极富地域特色的商标,12年来却一直被河南人持有。经多方奔走,2007年年底,国家工商总局正式同意,“沁州黄”商标转让回山西沁州檀山皇小米发展有限公司。山西媒体纷纷以“沁州黄”回家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那么,这个在外漂泊了12年之久的游子是怎样踏上回乡之路的?山西其他被抢注的商标命运又将如何?
河南人率先抢注
“一年多的努力没有白费,前后花了将近200万元终于买回了‘沁州黄’商标。”1月21日,山西沁州檀山皇小米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檀山皇公司)董事长刘晟维向记者讲述事情原委时,难抑内心的兴奋之情。
沁县古称“沁州”,“沁州黄”小米发源于该县檀山村,因其味道香美,色泽金黄,曾被当作贡米进入清宫,专供康熙皇帝食用。“沁州黄”小米营养丰富,所含脂肪量、蛋白质、可溶性糖类均高于普通小米。1915年,“沁州黄”小米获得了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名扬海内外。
在山西沁县,经营小米的加工企业、作坊有数十家,但没有一家企业拥有“沁州黄”商标。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沁州黄公司)董事长石耀武告诉记者,1990年,沁州谷子开发服务部曾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沁州黄”为小米商标,但国家工商总局认为,“沁州黄”是谷物品种的通用名称,禁用作商标。“黄”本身就是小米的特征,不能作为商标注册。因此,1992年,国家工商总局只批准了“沁州”商标。
然而,这个商机被一名叫曹全星的河南人发现,1995年,他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了“沁州黄”商标的注册申请,随即被批准了。曹全星所拥有的,是一家生产食用醋的企业,他注册的“沁州黄”商标在国家商标目录中属于第31类的“谷类”,而“沁州黄”小米属于第30类的“粮米类”,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在获知“沁州黄”商标被人抢注后,沁县的小米加工企业大都无动于衷,大家普遍认为,“沁州黄”商标被抢注,对沁县的小米产业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败诉后寻点突破
由于“沁州黄”名声在外,沁县绝大多数生产小米的企业都在其产品上标上了“沁州黄”的字样,这就造成了“沁州黄”小米鱼龙混杂的局面,由于质量良莠不齐,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它们都宣传自己是正宗沁州黄小米的发源地并相互攻击,进行了长达10年的“内战”,彼此消耗,谁也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其中尤以沁州黄公司与檀山皇公司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
为了应对“沁州黄”商标被抢注的被动局面,保护沁州黄小米的品牌形象和质量信誉。2002年,长治市政府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由长治市质监局为申报主体,启动了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申报“沁州黄小米原产地域保护”工作。随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出公告,山西沁州黄小米的原产地域范围包括沁县、武乡县、襄垣县、屯留县等地的19个乡镇。“被抢注了的‘沁州黄’商标可以用在谷类上,‘沁州黄’申请原产地域保护,包括对‘谷类’的保护,这样一来,河南人的商标就更没用了。因此。申请原产地域保护的意义就是应对商标被抢注。”石耀武说。
在原产地域保护下,所有产自沁县的小米都可以叫做“沁州黄”小米。“有的小米包装得和我们的小米一模一样,还打着我们的厂址和电话,我们常常接到客户的投诉,为了维护市场信誉,我们不得不为这些侵权小米埋单。”沁州黄公司副经理郭保剑回忆起自己公司的产品被侵权的情况时,大倒苦水。
2005年12月,沁州黄公司向长治市工商局举报,称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檀山皇公司,将公司的注册商标“沁州”当作商品名称使用,并在商品包装上使用“沁州黄极品”、“沁州黄珍品”等字样误导消费者,侵犯了该公司注册商标专用权。随后,长治市工商局以涉嫌侵犯“沁州”注册商标专用权,对涉嫌侵权商品予以扣留。
“既然已经申请了原产地域保护,就说明谁都可以使用沁州黄字样,不存在侵权‘沁州’商标之嫌。”刘晟维认为自己公司的产品并没有侵权。
2006年3月22日,檀山皇公司向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长治市工商局的扣留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维持长治市工商局作出的《扣留(封存)财务通知书》;驳回檀山皇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檀山皇公司不服,遂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省高院终审维持了原判。
这场历时一年有余的商标纷争,让檀山皇公司明白,除拥有“檀山皇”牌商标外,还必须拥有地域特色十分明显的“沁州黄”商标才能与竞争对手抗衡。从2006年3月起,刘晟维频繁往来河南山西两地,通过各种关系找到抢注“沁州黄”商标的河南人曹全星,启动收回“沁州黄”商标计划。
为目的不惜重金
寻找曹全星的过程并不顺利,那段日子对于刘晟维来说,如炼狱一般。
“公司一面要通过诉讼讨回权益,一面还得去河南寻找曹全星。而曹的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已破产,当地人又拒绝透露关于他的消息,我们疲于奔命,几乎看不到希望。”刘晟维当时非常担心公司会挺不过去。
在山西,除了“沁州黄”小米,还有一个叫“汾州香”的小米也非常出名。“汾州香”产于汾阳市,同样也被河南人曹全星抢注了商标。“汾州香”虽然最后打赢了商标官司,却丢掉了市场,刘晟维担心自己的公司会重蹈覆辙,于是选择了与曹全星协商。
通过熟人疏通,刘晟维终于见到了曹全星本人,双方谈判关于商标的转让事宜。“我们同意投资他的种猪生意来换回‘沁州黄’商标,最后谈拢了将近200万元的投资。”刘晟维长吁了一口气。
在檀山皇公司看来,虽然花了不少钱,但花得值,公司多了张“沁州黄”小米的王牌。
刘晟维告诉记者,被称为沁州黄小米的发源地——檀山村9亩3分地被称为沁州黄小米的鼻祖,当年的贡米就是出自这块地,而檀山皇公司与檀山村已经签下长达28年的租赁合同。尽管,沁州黄公司在第35类服务类上注册了“沁州黄”商标,以用于小米文化的宣传。可是,小米文化的“根”却已经被檀山皇公司买断,这对沁州黄公司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拥有了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沁州黄”商标后,檀山皇公司更认为自己无论从小米文化宣传上还是小米商标上,都将是最终的赢家。
刘晟维重金收购“沁州黄”商标的行为,被业界认为是其与沁州黄公司商标纷争最终败诉后的“赌气之举”。但刘晟维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有了原产地域保护,再加上收购回来的“沁州黄”商标,“从此,我们就不受干扰了,再没有人可以以商标侵权为由,向我们发难。”
檀山皇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沁州黄公司,对檀山皇公司收购回“沁州黄”商标一事不发表任何言论。“‘沁州黄’商标是第31类,属于谷类,即未加工的谷物,而‘沁州’是第30类粮米类,檀山皇公司买回来的‘沁州黄’商标只能用于谷物,是不能用于小米产品的。”石耀武说,他有点看不明白对手到底玩的是哪套路数。
刘晟维对石耀武的质疑不置可否,他说:“这样的担忧是不必要的,不会影响商标的使用,我就是要实践多品牌运作‘沁州黄’小米的经营理念。”
业内人士坦言,“沁州黄”商标回家,对沁县的小米产业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但是对于沁州黄公司与檀山皇公司两家企业来说,又吹响了新一轮商战的号角。
名商标有望回家
“沁州黄”回家事件,一石击起千层浪,山西商界开始注意其他被外界抢注的商标的回归问题。
2000年前后,商标抢注就成为中国知识产权界的另类风暴。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包括壶关大峡谷、乔家大院、清和元饭庄等20多件山西的著名商标被抢注,引起了山西商界的普遍关注。
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与美誉度的三晋都市报,被一位名叫吕强的大同阳高县人于2005年7月18日抢先提请注册,其注册类别为第16类,包括报纸、杂志(期刊)、新闻刊物、期刊等4项。
商标抢注已成为一种商业行为,甚至诞生了职业商标抢注人,以此来获得高额回报,但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企业经营活动。
为了打击恶意抢注商标行为,2001年,我国再次修改的《商标法》明确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这里所说的“在先权利”,是对已被他人抢注商标但却是该商标使用人的无形财产权的认可。
随着各企业商标意识的觉醒,我省各地商标意识加强,山西临猗农民注册了苹果、石榴等农副产品商标40多件,大同浑源、灵丘等地注册了农副产品商标51件。尤其是潞城“熬脑”牌大葱注册商标后,在市场上卖到了一根一元钱的高价。山西商界逐渐从注册商标中尝到了甜头。一些企业家也纷纷开始行动,希望把被外界抢注的商标带回家,其中包括著名的“壶关大峡谷”。
“沁州黄”被抢注的12年里,沁县生产小米的企业因商标之争,内耗不断。但由被抢注的商标而引发的教训并没有被足够重视,针对商标被抢注现象,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一是就初审公告的商标向商标局提出异议;二是就已经注册的商标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争议;三是要构筑起防御性注册,即根据“一类商品一件商标一份申请”原则,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在与该商标类似或非类似商品类别上分别进行防御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