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会申请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理事会名单
监事会名单
专业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
协会章程
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知名商标品牌
北京知名商标认定管理规范
评审专家
会员服务
入会申请
会员与服务
《北京商标》会刊
商标实务
法律法规
司法解释
经典案例
专家释法
会员风采
代理机构
品牌风采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解决互联网侵权问题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解决互联网侵权问题
2011-08-15 11:16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了大批的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已达全部著作权案件的50%左右。而由于避风港原则的存在,加上权利人获得赔偿需要的三个条件———“证明权利人有实际损失”、“计算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最高罚额50万元”———实现起来有较大难度,因此,相当多维权案件只能不了了之。
“不少互联网分享平台已不仅仅发挥平台作用,他们直接提供产品服务,并以此盈利。而50万元的罚款对他们不足以产生任何影响。”文著协总干事张洪波说,在现在的行政法规中,是否还要坚守美国的避风港原则,值得“反思”。
而在西方较有作为的集体管理组织,由于引进中国时间很短,目前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发挥足够作用,以平衡版权人、用户和产业界之间的利益冲突。
著作权涉及面广,系统关系复杂。但学术界普遍注意到了当前矛盾关键词是互联网和多方利益主体。针对网络侵权,学界首先提出了增加法定赔偿金上限的数额,以更好地弥补受害人的损失并对侵权者更有威慑力。著作权法第48条规定了确定侵犯著作权和相关权利的三种损害赔偿计算方法,即“权利人实际损失”、“侵权人违法所得”以及“50万元范围内的法定赔偿”。其中,上限50万难以遏制一些大企业的侵权行为,需要提升罚款上限。张洪波建议,针对特别恶劣的情况,可参考俄罗斯“判七年徒刑”或者西方罚款“高于实际损失50倍”的例子。政协委员张抗抗提出,还需要设立罚款的起点以应对不同类型的侵权赔偿,建议设立起点“2万至5万元”。
其次,扩大法定许可范围,赋予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组织更多权限。
在原本五项法定许可的基础上,做更多的延伸,实现报刊和网络相互之间的合法转载,这样能有效规范非法转载和协议混乱的局面。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组织收取著作权使用费,转付给版权人。对拒不交纳法定许可费的使用人应规定惩罚性条款。“我们2008年开始就在做调研,很多政府网站都面临着无法在法定许可范围内转载的问题,这个问题随着互联网和传统版权产业发展越来越凸显。”张洪波说。
第三,规定网络服务商侵权赔偿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以及免责条款。
针对避风港原则,虽有对网络著作权的判断规则和免责规则的一些规定,目前的效果并不理想。导致很多互联网企业脱责,而另一些无辜企业又被卷入,影响司法公正。来小鹏说,为解决司法裁判不一的问题,需要更细化的配套解释。两次修订都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细则制订没有跟上。同时,针对个人用户的使用侵权问题,对临时复制权、私人复制权可以做出明确规定。
据了解,目前,国家版权局已向200多家单位发放了问卷调查,委托3个专家小组于今年底前起草修正草案。或将在整合草案的基础上,视情况向国务院法制办提交《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