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会申请
  • 首 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理事会名单
    监事会名单
    专业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
    协会章程
    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
  •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 知名商标品牌
    北京知名商标认定管理规范
    评审专家
  • 会员服务
    入会申请
    会员与服务
    《北京商标》会刊
  • 商标实务
    法律法规
    司法解释
    经典案例
    专家释法
  • 会员风采
    代理机构
    品牌风采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专家称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需遵循适度原则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协会动态
  • 通知公告
专家称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需遵循适度原则2011-10-20 16:41近年来,很多知识产权案件被认定为非法经营罪,引发了判决是否过于严厉的争议。为消除观点分歧,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审判水平,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上海市法学会日前联合举办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

  市一中院副院长黄祥青指出,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权,是财产权的一种。但侵犯知识产权与侵犯其他财产权,在行为特点上是不同的。侵犯知识产权是一种非法挤压、分享权利人合法利益或市场份额的行为,而普通财产犯罪通常具有完全剥夺的特性。二者对财产权的侵犯程度是有所差异的,这在刑法评价上应当给予充分关注。实际上,非法经营通常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未经许可而进行的非法经营行为。诸如盗版光盘等知识产权案件显然还达不到这一“高度”,将其纳入非法经营罪的范畴值得商榷。

  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朱雪忠强调,知识产权的刑事保护需要遵循适度原则。刑事保护门槛过分降低会产生两个负面效应:一方面,刑事惩罚力度加大到一定程度后,存在效益呈递减趋势,最终将增加执法成本;另一方面,过分降低刑事保护门槛,给轻微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带上犯罪帽子,可能侵犯基本人权。应当说,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非常必要,但这种保护必须与具体情况相结合。
版权所有:北京商标协会 京ICP备202102328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538号